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The Clash以左派政治理想主义者、朋克摇滚的名义,在英国迅速确立了自己的重要地位,与Sex Pistols那今人侧目的明火执仗的反叛和政治虚无倾向相比,The Clash虽然同样极端,但却没有成为那场几乎自娱自乐的朋克骚乱的短暂过客,而是成为子摇滚乐历史中不朽的传奇。
Sex Pistols的出现并非意味着这场摇滚革命注定要混乱下去,真的要以态度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且显然,朋克摇滚并非一定要和人性睿智、宽容乃至希望戈清界限。在朋克高潮过去后,人们会发现, The Clash才是这个时代最有力最伟大最持久的声音一决不无病呻吟、决不言之无物、决不妄想出名、决不为了朋克而朋克。
横空出世
The Clash的乐队吉他手兼主唱Mick Jones生于1955年,来自英国工人家庭。其父母早年离异,而Mick从小就迷上摇滚乐。他解释说,也许是为了逃避生活阴影的缘故吧,他对Mott The Hoople、The Rollin Stones、The Faces等乐队很着迷,但他真正的偶像是美国的前朋克乐队The New York Dolls,Mick认为The New York Dolls无所顾忌的音乐态度深深感染了他。乐队的贝司手Paul Simonon亦是自小父母离异,缺少关爱,同Mick样,他也毕业于伦敦的艺术院校,绘国方面很是优秀,然而在毕业后他想当一个严肃艺术家的想法却渐渐淡去了。Paul回忆道:“我当时思维混沌,只是想着不应该呆坐在画室里过完我的一生。我想要更刺搬的生活,我小时候从来都是我行我素,在铁轨上玩也好,小偷小摸也好。”后来,他在伦敦一些风气欠佳的学校中出没,又参加了光头党,但也初步接触各类先锋音乐。Paul第一次应征时,Mick花了一小时教Paul弹E调和弦,但仍未奏效,于是Mick决定让他试试贝司。Mick回忆说:“Paul后来的贝司技术令人叫绝,但开始时的确很糟糕。”即将诞生的The Clash现在还缺一主唱,乐队经济人Bernie认为The 101ers乐队的Joe是合适人选。在预先观看了他的出后,Joe正式加入,Joe根源色彩的摇滚吉他技术正是乐队所要的。但Joe个性天生敏感害羞,并不太朋克化,但也正是他由此而拥有的睿智,乐观和温和的政治抱负成为了乐队的标志。这时乐队的第一任鼓手Terry决定离队,Topper Headon加入 The Clash担任鼓手,他的到来改变了乐队的音乐风格,他能自由游移于疯克、灵歌和雷鬼音乐之间。“有了他,我们不但有了鼓点,而且有了鲜活的生命力。”Paul如是说。至此The Clash的黄金阵容才真正形成了。
在Sex Pistols扯开朋克舞台的幕布后,The Clash在刚刚繁荣的朋克音乐舞台上迅速赢得了自己的声誉。1976年9月当乐队在伦敦率办的101俱乐部朋克音乐节中演出时,乐队成了当时舞台土最富风采的乐队之一。最初,大们对于这个和Sex Pistols不太相同的乐队其实不太感兴趣,他们有的时候太过流行了,同样注重旋律的The Jam当时也在被排挤之列。更要命的是1977年,The Clash以10万英镑的身价签入CBS唱片公司。按照当时的说法,这叫背叛,但当火暴泼辣的第一张专辑问世后,The Clash立刻让对他们心有不满者统统闭嘴了。
或者是The Clash本身浓厚的雷吉乐的色彩,首张专辑的确比先前的朋克专辑要更加丰满和多样化,Joe的音乐才华和温和的政治倾向,以及Mick的暴徒形象,Paul的落魄城市青年,很快深入人心。毕竟Sex Pistols的方事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过于野蛮,音乐和政治主张也太离谱了些。The Clash的这张专辑乃至日后的作品,其卖严格说来并不太政治化,显然乐队更加注重旋律,野小子Mick和Joe一样属于粗中有细的主,类似Rockabilly、早期布鲁斯摇滚都有不错的根基,虽然Paul当时手还太潮,但这和以往的喊喊口号,三两个和弦,千篇一律的套路的朋克们有了不小的区别。至少,它在可听性和受众面上要领先不少。The Clash并非没有政治态度,但以Joe柔弱而敏感的神经,他关注的大多还是比较平和的社会现状,大家可以看到,White Riot这样骇人的标题下,依然是相对温和的人文态度。所以在1978年,当Sex Pistols迅速死掉后,这场革命并未因此消亡,The Clash用自己的方式延续了一切。这一年,The Clash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伦敦在召唤
和Sex Pistols乐队成功打开美国市场一样,The Cash也没费什么力气便让美国人知道了他们与Sex Pistols有何不同,并且名声还在不断的扩大着。1978年,乐队的首张专辑成为美国进口唱片中销售量最大的唱片专辑,经济人Bernie为The Clash的第二张专辑清来了大腕Sandy Pearlman,而他与乐队合作不太愉快。作为制作人,Sandy想迎合美国大众口味,而The Cash却不以为然。Sandy这个人太职业,忽略了The Clash为何物的事实,而且Joe原本就不指望成名,一切都得按照乐队的方式来。有记者指出 ,“The Clash嘲笑每个人,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如Sandy,他们甚至当面取笑CBS的总裁。他们有时真可谓不知好歹。”但专辑《Give Em' Enough Rope》最终还是完成了,与The Clash首张同名专辑相比较内容更为深刻,但是音乐更加温和。目前国内初听到The Clash的朋友往往有这样的抱怨,“The Clash一点都不朋克!我上当了!”呵呵,这恰恰是The Clash最成功的地方,我得告诉你,著名的Should I Stay,Should I Go其实是首情歌,但这却是朋克历史中被唱最多的几首歌之一。
1979年1月, The Clash首次在美国巡演,深受乐评和大众的好评,乐队借势开始为下一张专辑准备素材。专辑的制作人请到了一手造就The Who乐队的大牌制作入Gny Stevens,他工作极其投入,要求也很严格。但到了录音后期,他由于沉溺于酒精而常常误事,这令此次合作未能善始善终。但Gny的确令《London Calling》专辑到达了新的高度。The Clash关于这张专辑的赞誉之辞车载斗量,也被认为是英国朋克历史中最具实验精神的典范。在此,The Clash秉承朋克血脉的同时,对更加广泛的素材进行了探索,R8B,Jazz,Ska等的融合,造就了这张奇特的专辑。而更加广泛、现实的抗争和理智的反思、有节制的宣泄,引发了朋克外更加广阔的共鸣。至此,The Clash最终成为了绝对的巨星,紧接着,乐队的第二次美国巡演大获成功,在42天时间内横扫美利坚,这为乐队职业生涯的辉煌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音乐上获得的巨大成功对于他们混乱生活好像并没有什么帮助,毕竟The Clash身上有着朋克的一切,单从他们的照片看,感觉这真是几个十足的恶棍。Joe和 Topper曾因为建筑物上涂鸦乐队的名字而被伦敦法庭处以5英镑罚款。他们甚至因从假日旅店偷盗一只枕套而不得不在当地的监狱度过一个晚上。像这种事情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如同家常便饭,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介意外界对他们这种事的评价。正是因为这种放任自由的作风,以及朋克审美的习惯,有些事情的发生注定是不可避免的。
一次排练,Mick因为有事迟迟未到(这是他的一贯作风)。Paul几个人忽然想带上枪去屋顶射鸽子。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射杀的是私人所有的名贵比赛用信鸽。警察冒了出来,说接到报警有一群流氓在屋顶用枪对准火车,那时正是爱尔兰共和军恐怖活动猖獗的时期,所以此羊非同小可。Paul和Topper于是被囚禁了起来,而经纪人Bernie似乎认为这对他们的宣传有好处。成员们和Bernie的关系从此恶化了。Mick和Bernie之间更是常常针锋相对。 Bernie怪僻独特的性格令乐队成员不堪忍受,最终矛盾在激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将经纪人炒了鱿鱼(不过在1981年又被重新聘回乐队)。
Bernie事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The Clash擅长于表达青少年的想法,但他们却做得很不到位。我苦心经营却不料得此结果。Joe太懦弱,Mick是个自大狂,Pau太孩子气,而Topper却是个乡巴佬。现在他们蹬了我,是唱片公司幕后操纵的,他们受了贿。”
至此,缺了经纪人的The Clash在音乐和生活上开始了一种看似正常,但实际状况是非常混乱松散的状态,是他们咎由自取?还是他们以这种方式为乐事?这除了他们自己没人能说的清,或许这样也是对朋克本身一个最好的解释。
从现在到永远
自从《Combat Rock》专辑后,乐队几人关系非常糟糕。而乐队内部的人事变动也十分频繁。虽然Bernie这时归队,可也无力再改变什么。在巡演时,Paul说:“我不和Mick说话,我们的合作毫无乐趣。我和Joe谈起过此事,我们是成年人,没有必要再忍受Mick的独断专行喜怒无常了。在排练时Joe直截了当地说,‘我们想让你离队。’Mick简直不能相信。而我支持Joe的意见。当时Mick一定十分难过。”事实上,Mick的离队并不是明智之举。作为创作核心,在某种意义上他一走,The Clash也就不复成为一个完整的乐队了。Joe和Paul又使The Clash继续维持了两年,新召进了吉他手Vince White和Nick Sheppard。在第6张专辑,也就是由Bernie制作的《Cut The Crap》后,The Clash于1986年宣告解散了,因为Joe和Bernie在音乐上的分歧也大到了无可挽救的地步。
至今,人们对The Clash日动怀念有增无减。当年外界盛传他们将在1996年复合,但Paul、Joe和Mick都否认了这种可能。毕竟,现在大家各自都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Paul成了全职的画家(他终于走了回头路,我们将来是否也会放弃?);Mick仍唱歌,并兼制作人;Joe兢兢业业地创作音乐,直到两年前去世。唯一的安慰是2002年The Clash发行的一张现场专辑《From Here To Eternity》(从现在到永远),以志纪念。(我爱摇滚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