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reolab

  


艺人介绍

四条惊人的缝合线!这是我面对Stereolab(立体声实验室)今年3月发行的新专辑所露岀的惊愕,他们这第十张录音室专辑《Fab Four Suture》并没用上痉挛的封面,在莹蓝色之上是平稳但不乏现代化的浮游模型。可想而知,《Fab Four Suture》有着一如既往的优美曲调、慵懒女声及前卫理念,Stereolab所开发的东西早已自1992年那《Peng!》的一声之后,就被深深打上了专属烙印。

其实相遇很简单,法国女孩Laetitia Sadier离开巴黎,独自去伦敦拓展音乐梦,在McCarthy乐队里邂逅Tim Gane,不多久两人自己组建了Stereolab。1991年发行的单曲已经带来超前的讯息,次年的《Peng!》正式打响了这场艺术与科技交织的音乐秀。说是深受Kraut-Rock、艺术摇滚影响也好,说是智慧但不缺感性的电子乐也罢,Stereolab真正标识的另类其实不过是复古与前卫的杂糅体。也是在1992年,专辑《Swithed On》与《Peng!》共同奠定了Stereolab的风格之基,艳丽的色彩、敏锐的政治觉悟、切换自如的和声以及如残花复开般新鲜的背景层次,都让Stereolab的招牌打得响亮。一开始,他们就有一批固定且忠实的拥楚。很有意思的是,90年代初期,其他乐团都在积极争取英国乐迷的目光,而Stereolab早已在欧洲大陆、日本、美国赢得了喝彩。

在清醒的乐迷眼里,Stereolab另类是另类,但不特立独行,受着诸如Faust、Neu!前辈们的影响,也影响着同辈及后辈,这始终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也得出一个确凿的定论:喜欢Stereolab的人一听就会喜欢,并且越听越新鲜;不喜欢的人,则在不同的歌曲里听到相同的曲式和音效。那些精明的乐评人给了Stereolab这么一条路,他们回到风格的基本,便是向前跃进的一种方式。

风格限定是无奈的,跳出窠臼的挑战更是贪婪的。重复并不是失败,Stereolab从一开始就摆定了高起点,必然越到高处前进就越缓慢,如果说骨骼不能换新,那么细节上的翻新才是重点所在。后太空的穿行,合成器的神游,政治化的情歌,旧时光的新瓶装,理念上的机械科技,实质性的人文思辩 —— 元素任人活用,Stereolab于1996年推出的《Emperor Tomato Ketchup》总算是整出了个有所突破的成品,这张典范之作不仅是响应《Peng!》的定音之锤,也将更多的戏谑成分拖入了后来的作品里。Sadier的声音没什么好挑剔的,干净纯粹,喜欢的人如痴如狂,没感觉的人只能与睡神约会,不过她的温情款款与暗中嘲讽具有同等的亲和力。

说起来,Stereolab的杀伤力首先凝聚在两样法宝上 一一 其一,封面设计,荒诞不经却又时时摆出正经造型,耍酷又暗自奸笑,《Peng!》与《Swithed On》的主角是同一个漫画涂鸦男子,他的长发也蔓延到其后好几张《Swithed On》系列的未发表作品合辑上;涂鸦风潮褪去后,Stereolab的设计逐渐趋向未来主义之风,简洁是真理,寓意和色彩更是主张。其二,专辑名称,有时候让你摸不着头脑的东西早已被公认为是好东西了,Stereolab在一统音乐的名字上所下的功夫甚是可爱,1993年的《Transient Random-Noise Bursts With Announcements》、1994年的《Mars Audiac Quintet》、1995年的《Music From The Amorphous Body Centre》及1999的《Cobra And Phases Group Play Voltage In the Milky Night》,这类文字游戏已经将Stereolab几位“研究人员”的古灵精怪展现个够,以至到了2001年《Sound-Dust》和今年这张《Fab Four Suture》都快步入平庸了。

其实造成《Fab Four Suture》趋向平庸还有一个因素 ——“死亡的后遗症”。这死亡又不是病,它突如其来,影响恰恰留在周遭人身上。2002年12月9日,Stereolab的第二主音兼吉他手Mary Hansen在伦敦街头因车祸丧生,Stereolab的第八张专辑《Margerine Eclipse》正录到一半,但乐团领导人Sadler和Tim在缅怀Mary Hansen的同时也化悲痛为动力,继续创作,并且Sadier还写了一首《Dear Marge》来纪念逝者,同时也说明“专辑献给Mary Hansen,我们将一直爱着你。”

Mary Hansen的离去给Stereolab带来致命的一击,以后没有谁能像这个澳洲姑娘一样为Stereolab唱出独特的“Ba ba bap ba”,而她的和声为Laetitia Sadier的演唱锦上添花,她的吉他弹拨已是Stereolab的招牌之一。但Stereolab并没有因突至的死亡而一崩而散,全靠着Tim Gane那非凡的创作力和整支团队的凝聚力。然而人员变动还是让他们的步调变得有些紊乱,《Margerine Eclipse》推迟到2004年发行,2005年仅出了一张与其他艺人的合辑,随后成员稳定,2005年末至2006年初的三张EP才让人们惊觉,那个熟悉的Stereolab又回来了。

只是回来而已,露一下脸,却不能带出更多新奇的玩意儿了。《Fab Four Suture》结集了三张EP另外附加六首新歌,但是,不管是封面还是音乐结构都显得中规中矩。Tim的创作力依然让人艳羡,Sadier的演唱韵味不减,这时候忽略曾有过的Mary Hansen的和声也罢。Stereolab这—次倾力在音乐背景上铺砖盖瓦,他们试图使音乐在离开Mary的氤氲和声后迈入另一个仙境。

应该说Stereolab的这番转身还算有效,想想那张Mary离去后的《Margerine Eclipse》,Sadier—人分饰二角,用合成器做出原本由Mary担当的和声,咋一听像那么回事,但这实在显得苍白,乐迷在过往专辑中已能得到Mary的慰藉,何必搞出一场模仿的戏呢?好在《Fab Four Suture》显得沉稳起来,九分多钟的《Kyberneticka Babicka》被分成两部分,—首一尾,使结构成圆形。被包含其中的十支曲目尽显编排之妙,如同那句定论:他们回到最初便已是进步。这些歌曲无一例外地让你想起一些Stereolab的经典专辑。《Interlock》里真假声的挣扎,是虚与实的对抗;《I Was A Sunny Rainphase》专注Lo-Fi氛围,Sadier饰演的“Ba-da-ba”玩性十足,Mary的影响尚存。

别挑剔更多了,《Fab Four Suture》是一次较成功的再出发,如果他们坚持着,以生祭死,以最大的信念匹配最初的热情,那么Stereolab完全有能力为我们开发出更惊喜的成品。风格是什么?电子乐、后摇、艺术摇滚这些就能鼓舞他们吗?在60年代的流行小调中掘出未来派的刀锋,在后朋克的躁动里拔出世俗化的尖牙,这是Stereolab十五年来一直贯彻的举措。如果这叫前卫的话,那么他们可以轻视世人。

可是他们又舍不得情感的潮涌,Stereolab的大门搭建靠着Laetitia Sadier和Tim Gane的爱情革命,这十多年来没人放弃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战争,针眨时政。日常生活下的无力感,这就是全部的焦虑,音乐虽不是惟一的化解方式,但却是最广阔的平和疆域。如同Sadier写给Mary的那首歌:“去爱、去感知、去学习的欢愉,就是存在的基本。”就算是忧伤,也被藏起来,在Stereolab里的阳光始终是细碎如星,灰尘肆意飞扬,却让开启这扇门的人走进旧日的美好时光里。正所谓魂游昨昔,肉身却沐浴在未来世界的快感里,这座Stereolab的实验手法已成后话。(通俗歌曲)